邱秉恆 – 瓶花 (4屏)

貨號: KY-CPH001 分類: 標籤:

描述

 「我的畫不求巧、求拙,我用心追尋,經過嚴格的鍛鍊和多方的陶冶,使我得以逐漸穿透事物的表象。」畫面中從四面湧現的筆觸,是雨、是風、是山、是樹、是實、亦是空。因為他融入了大自然,物我交融,恬淡自得,神情淡宕。

構圖著重筆觸並偏好鮮豔、明快的色彩,邱秉恆基本上採取了一份中國書畫中留白的「禪意」空間,卻相當大膽的運用了西方素描及抽象繪畫中的筆觸與構圖,在著重質理構成、速度感及色域對比均衡的姿態之中,散發出創作者個人自主性的空間知覺經驗與東方虛實意境。

運用細微但多面向的短筆筆觸,邱秉恆成功轉化圖景寫生的意境深度和冥想的內涵,營造一種全新的「素描表達」,重新詮釋氛圍張力的可能性,朝向更具自主性、節奏感的內在知覺經驗。

關於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嘉義的邱秉恆,大學就讀師大美術系西畫組,在校期間受到廖繼春先生教導頗深。畢業後進入台北市立中正高中擔任美術老師,除教學工作外一直創作不輟。將近四十年的藝術長跑,已舉辦超過二十次的個展,並出版多本個人畫集。儘管繪畫成績斐然,邱秉恆卻從未在某一特定階段成為媒體拉抬吹捧的紅星寵兒,也不曾於當代藝術環境裡被策展人、藝評家視作「族內分子」而得以遊走各大展覽之間。

邱秉恆是在一個愈來愈強調自我行銷和經營人際網絡的新藝術產業時代,暗自扮演著十九世紀末乃至二十世紀初那種創作者極度理想化、純粹化的「不合時宜」的典型。邱氏不善交際應酬,卻保有老一輩文人謙沖有禮的風度。初識時常會因他的沉默寡言,致使氣氛凍結而不知所措。一旦熟稔之後,便又可以從他的談吐與眉宇,發現冷逸的孤峻和熱切的牢騷,協調地於其生命靈魂裡來回激盪。

除繪畫外,邱氏也精通品茗,更深諳骨董鑑賞之道。他在文物界知名的頭銜不是藝術家,而是台灣三大神像收藏家之一。他收藏神像自有一套與眾不同的審美標準,非但不畏舊損,更無懼於殘缺。因為折臂的、斷腿的、沒頭的,甚至肚腹胸膛已被蛀蟲蝕空穿洞的,都仍在他覬覦的目標之列。對邱氏而言,時間即為沉默的巨匠,所有光陰留下的痕跡則昇華為無數次審美的召喚。

印象中的邱秉恆,並非在畫架前擺出一幅藝術家模樣的大師,而是總在麗水街骨董店神遊於歷史風華的文人。他戴著三○年代徐志摩式的圓框眼鏡,笑咪咪地把玩著一尊尊歷盡滄桑的遺物。這似乎更能讓人理解,他做為收藏家的好古精神與其創作中瀰漫著的蒼樸拙茂的古風,其實都是他生活裡最真實的一種美感實踐。

邱秉恆多年以來豐沛的創作量,絕非「驚人」一詞足以形容。若以媒材劃分,大抵有油畫、水彩、水墨、粉蠟筆和鉛筆素描。因為貫穿不同繪畫材料間的精神面向具有高度一致性,所以我寧願將邱秉恆的作品歸納入兩大體系。一是簡化具象後的類抽象;另一則為帶有超形象意味的純具象。

額外資訊

尺寸 67 × 6 × 240 公分
品牌